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8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测绘学   337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688篇
地质学   1791篇
海洋学   521篇
天文学   328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97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8篇
  1970年   10篇
  196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Zheleznyakov  V. V.  Zlotnik  E. Ya. 《Solar physics》1989,121(1-2):449-456
It was shown by Zheleznyakov and Zlotnik (1980a, b) that in complex configurations of solar magnetic fields (in hot loops above the active centres, in neutral current sheets in the preflare phase, in hot X-ray kernels in the initial flare phase) a system of cyclotron lines in the spectrum of microwave radiation is likely to be formed. Such a line was obtained by Willson (1985) in the VLA observations at harmonics of the electron gyrofrequency. This communication interprets these observations on the basis of an active region model in which thermal cyclotron radiation is produced by hot plasma filling the magnetic tube in the corona above a group of spots. In this model the frequency of the recorded 1658 MHz line corresponds to the third harmonic of electron gyrofrequency, which yields the magnetic field (196 ± 4) G along the magnetic tube axis. The linewidth f/f 0.1 is determined by the 10% inhomogeneity of the magnetic field over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tube; the line profile indicates the kinetic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over the tube cross-section with the maximum value 4 × 106 K. Analysis shows that study of cyclotron lines can serve as an efficient tool for diagnostics of magnetic fields and plasma in the solar active regions and flares.  相似文献   
32.
33.
蒸发皿中水面蒸发氢氧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要素与蒸发密切相关,通过室内外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器皿水蒸发实验,获得了水面蒸发氢氧稳定同位素分馏因子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的进行,剩余水体中逐渐富集重同位素;自由水体蒸发同位素分馏在垂线上有分层现象,表层水体同位素值比垂线平均的同位素值略富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室内蒸发实验中,温度越高,液-气间分馏系数越小,相应于同一剩余水体体积比,剩余水体稳定同位素值则越低。室外器皿水自由蒸发实验中得出的蒸发线方程斜率较大地偏离了当地降水线,表明实验期间水体蒸发分馏作用较明显。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水体蒸发分馏规律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植被波谱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遥感图像的地物识别需要大量地物波谱数据的支持,而现有地物波谱库中收集到的同一地物的波谱,由于其测量尺度和方法的差异,波谱也存在很大差异.以冬小麦为例,首先介绍了材料波谱、端元波谱和像元波谱这3种不同尺度波谱的概念,并以实验数据分析了不同测量尺度下波谱的差别,以此说明波谱尺度转换的必要性.然后利用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建立不同测量尺度下的波谱转换关系.分别验证了SAILH模型和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波谱转换中的精度.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采用统计模型,在小尺度上采用非线性的物理模型可以解释不同尺度观测植被波谱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5.
同位素示踪剂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应用中的一些假定、限制条件以及方法进行澄清和系统化,从而促进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中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同位素流量过程线分割、流域平均滞时与不同水源混合、与水文模型耦合,讨论同位素示踪剂在流域水文模拟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同时指出了同位素在流域水文模拟中应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①降雨同位素含量的时空变化;②不同径流成分的采样;③径流输出同位素含量的空间变化;④流域平均滞时分布函数的确定;⑤水文同位素耦合模型.  相似文献   
36.
一个网格型松散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流域降雨径流的基本过程,以蓄满产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网格型松散结构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型将流域离散为包含河道与不包含河道两种类型的单元格,以协克里金方法插值得到空间离散的降雨输入,考虑的产汇流物理过程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及蒸散发、单元格产流、单元格汇流及河网汇流。模型结构简单,参数较少,在充分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大部分参数的选用值。通过在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的实际应用,模型计算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临沂市部分县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实际情况的数据分析,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介绍,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是规划设计与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脱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控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的对策。  相似文献   
38.
39.
4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不整合面及其动力学条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整合及其性质和强度的确定对理解克拉玛依至百口泉地区构造变形历史和油气聚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研究显示,该区二叠纪至中生代地层中存在多个不整合面,且多为构造运动的反映。其中对克-百地区构造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有四期,其一发生在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沉积后,主要表现为冲断掀斜运动,使其前的二叠纪沉积向南东方向掀斜抬升,遭受剥蚀;其二发生在三叠纪末期,对克百断裂上盘大侏罗沟断层至百口泉段的构造有重要影响;其三发生在中侏罗世末,该期构造运动在克百断裂带及其上盘表现最为清楚,以冲断为主,局部地区有褶皱现象;其四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表现为掀斜运动,褶皱和断裂作用相对较弱。克-百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构造部位变形的差异性与构造动力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